學習能力是一個綜合的概念。如果分解,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:
1.主動搜索能力
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的所謂精英,你會發現他們都是很用心的人,善于抓住每一個機會向身邊的人和事學習。他們隨時隨地學習,不局限在房間里看一本叫學習的書。
他們會主動搜索有用的信息。這里說的搜索不是百度,而是關注他們日常工作生活中那些有價值的知識,比如請教別人,聊天,看別人做事,他們都會從中學習。
同時,他們會主動搜索學習基準,知道這個領域什么是Z好的。只有找到“師傅”,才能模仿,才能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,掌握的“秘訣”。

2.知識消化能力
學習的目的是運用和指導我們的行為。學而不用毫無價值。
聽別人說一段話,或者看一本書、一部電影,也是如此。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結果。為什么?因為消化知識的能力不一樣。
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信息中轉站,我們從外界得到的東西需要經過傳遞和加工,才能被吸收。而不是收集一篇干貨,完全不去想,那個知識只是在收藏夾里睡大覺,與你無關。
學習是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,思維是中間加工的環節。沒有思考,你的知識只會消化不良,無法吸收。
3.擺脫慣性的能力
“舒服區理論”告訴我們,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,跳出舒服區,進入學習區,挑戰恐慌區。之所以難,是因為你過去的習慣和思想飛得太久了,行動的慣性會讓你“失控”。
想要掙脫,首先要意識到現狀的危機,做出改變的決定。學習是一個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,是一個不斷走向陌生和熟悉的過程。只有不斷脫離慣性,才能不斷進步。
如何脫離慣性?一步,設定學習目標,給自己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;二步分解為行動計劃,每個計劃都須執行并有時間節點來完成;第三步,嚴格按照計劃執行,適當給自己階段性獎勵,促進目標的達成。
學習能力是支撐一個人進步的動力。想要不斷超越自己,走得更快更遠,能做的就是學習,學習,學習。